数字时代,技术为文化遗产阐释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更好地记录、保存历史文化信息;数据库、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更精细管理与研究;虚拟 ...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影响到当代中国繁荣富强、幸福安康,而且关涉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经180多年的磨难与奋斗,最终如何实现自己的现代转型,在 ...
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识。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该项评估的最高标准,对“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三大板块都列出了科学规范的标准。一批区县级博物馆能够入选国家一级博物 ...
近年来,小剧场演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达18.69万场,比2019年增长471.07%,票房收入和观演人次也实现了翻倍增长。作为打造新生活方式、构建城市文化生态、创新城市文化产业业态的 ...
从“村BA”到“村超”,快乐的乡村赛事如何点燃大众的激情?寻常百姓如何与乡村赛事产生交集?近来,贵州乡村赛事系列纪录片《我们的赛场》在海外产生较大反响,成为讲好中国故事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党在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一以贯之的鲜明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 ...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是重点,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则是高质量党建引领。依靠高质量的党建,乡村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做好产业规划、推进创新发展,可以把 ...
代表中国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先锋队的“成长性30强”,2024年首次亮相,体现了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格局、新势力。产业增长的重要表现是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传统主流文化业态的稳定性成长是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表征,而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得到不断培育和发 ...
战国时期的贝壳画描绘了什么?古代的贝壳画制作工艺有何独特之处?科技考古技术如何成功复原这些贝壳画?借助一系列科技手段,考古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复原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中山国的贝壳画,并由此还原当时的服饰潮流、礼仪习俗、生活场景等。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0后”院士杨士莪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 课堂上,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深情讲述 ...
屠格森与尹文英,又“吵架”了! “尹女士,请再仔细看看,你会同意我的看法。” “您知道,屠格森先生,不是一天两天,您也承认华蚖是很特别的,我有充分的理由坚持我的 ...
左昡的儿童小说《我的世界》(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4月推荐书目),是一部书写外卖骑手子女的长篇新作,为读者展现了一线城市平凡劳动者及其子女的现实 ...